第67章 头次进货
汤嘉莉心里难受。第二天八九点钟,身为卫生局副局长的杨小军出现在她面前,她忍不住哇哇哭起。杨小军什么话也没说,扶着她往外走。那位民警说:“请付两顿盒饭钱。”
杨小军丢下钱,把汤嘉莉带到附近一家面馆,下碗肉丝面吃了。临走时说:“以后不能再这样愚蠢,那边事我给处理了。”
汤嘉莉晕晕乎乎走回家,婆婆韩素琴、小姑子郑星霞呆坐在桌旁,见着汤嘉莉忙迎上前,“你可回来了,把家里人急得走投无路。咱们问卫生局稽查大队,那儿人说你被关进拘留所;咱又去拘留所,拘留所说没关押姓汤的女人。咱就忘了去派出所。”
婆婆和小姑子守在她家一夜没睡。
“咱们家招谁惹谁了,倒霉事赶到一块儿。”婆婆哭着说。
“嫂子平安回来就好,少跟后面起哄,你身子骨不好,回去休息吧。”
隔壁邻居,闻风涌来看望。川妹拉住汤嘉莉的手,“俺说不碍事吧,主会保佑你的,俺们姐妹们昨晚为你祈祷一宿呢。”
诊所不准开了,汤嘉莉开始思忖以后的生活来源。除了会看病,她没有别的技能。她后悔当初没跟在父亲后面学缝纫,要是会做服装,像父亲一样开间缝纫铺子,或是街边巷口摆架缝纫机缲边锁扣也能养活家小。现在一无所有,一切都得从头开始。
新村热闹了,以前是清一色的上班族,早上七点一过,男男女女从家出发,骑自行车的,走路的,带着饭盒匆匆忙忙赶着上班,新村只留下老头老太看家护院。现在不同了,一夜之间,大多数人成了下岗职工,不用墨守旧时上班的时间观念,寻找着各自的生计。
村口自动形成小市场,有兑菜卖的,有炸臭豆腐干的,有摆水饺、面条小吃摊的,都是些小本生意。铆焊车间的技术员眼镜从厂里买回个旧油桶,半天敲敲打打制作山芋烤炉,满街跑着卖烘山芋。
只有仓库主任老铁清高自傲,穿着蓝色中山装,风领扣一丝不苟,推着凤凰牌直行车,理直气壮地从村里绕行一圈。
汤嘉莉忍不住问;“老铁叔,干啥去?”
“上班。”老铁骄傲地说。那时候有班上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老铁出了村口,登车飞也似的走了。
汤嘉莉羡慕。她爱面子,放不下身段在熟人面前做这些丢人现眼的小买卖。后来得知老铁叔在垃圾场上班,分拣回收废物利用。汤嘉莉到周边市场转转,小市场火旺,服装鞋帽一些小商品堆满通街。有那么多的商品,定会有那么大生意,购销两旺。
开商铺需要大资本,她打听,要盘下一间门面少者也要十几万。她没有这多钱,不能好高骛远,只能从小生意做起。
秦大凤来找汤嘉莉:“长嘴要吃饭,别三心二意了,诊所不让开,跟姐后面摆地摊吧。”
“咱实在拉不下二寸半的脸皮,见着熟人心里发慌。”汤嘉莉实话实说。
“万事开头难,俺刚开始也难为情,操练一段日子,习以为常。你就当在厂里开机床。”秦大凤为汤嘉莉失业发急,“这么着,俺姐妹俩先到乡下跑集,那里人生地不熟见不到熟人的。历练成熟再转移到城里,这叫农村包围城市,咋样?”
汤嘉莉想想这也是个办法,于是同意试做做。
首先要进货。头天晚上秦大凤和汤嘉莉商议,能进哪些适合农村的服装。川妹来了,要汤嘉莉给她看看胎位,顺便问道:“汤医生诊所不开了,准备做啥生计?”
“正和大凤姐商议着卖服装呢。”汤嘉莉如实说。
“听说蚌埠二马路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服装便宜,等俺娃生下也想走这条路。”川妹试探问。汤嘉莉准备答话,秦大凤接过话头:“就不许咱们去常熟啦,常熟市场比蚌埠大好几倍,样式也新颖时髦。”
川妹走后,汤嘉莉问:“进货不去蚌埠了?”
“你太实心了,做生意的有几个会说实话?听说朝南,必定是去北。俺们进货都是装着现金,要防人一手。”秦大凤介绍经验。她拿出一条长筒布袋。“进货钱装进布袋里再系在腰间,这样保险。”
汤嘉莉佩服秦大凤精明。
午夜已过,秦大凤与汤嘉莉在村口碰头,两人只手空拳光零零个人,骑着自行车飞奔火车站。自行车锁在一家小旅馆的门前。秦大凤带着汤嘉莉绕道,钻进护栏的铁丝网,再往回走,混进站台和等着上车的旅客挤堆一起。
十几分钟后火车缓缓进站,两人大摇大摆走进车厢,在空位上坐下。秦大凤说:“眯盹会儿,免得天亮没精神。”话还没住音,秦大凤发出低沉的鼾声。
汤嘉莉心里有事睡不着,睁大眼在车厢里不停地扫射。车厢里灯光雪亮,照得刺眼。旅客们有横七竖八斜躺着的,也有在窃窃私语闹着闲话的,身旁的胖女人好像饿牢里才放出来,吧嗒吧嗒啃着烧烤一类的食物,吃得津津有味。
乘警很有规律地来回走动,高一声低一叫地吆喝:“不要睡沉,看管好自己东西。”汤嘉莉暗想,难怪秦大凤说摆地摊收入可以,比上班强多了。原来坐车不用打票,省去路费开销。火车发出有节奏的咣当声,轻微的颠簸像摇篮,不一会儿掂出睡意,汤嘉莉刚想睡觉,前一节车厢发出骚动声。
秦大凤神经质地跳起,抓起汤嘉莉的手往后节车厢跑。列车员正在锁厕所,秦大凤说:“慢着,俺要撒尿。”列车员说:“快点,要查票了。”两人挤进厕所。
“孬娘的,这趟车从来不查票,今天抽疯了。”两人窝等半个小时,等到噪声过去,秦大凤才打开锁门,检票的人走到后面的车厢。“放心睡吧,再不会检票了。”
汤嘉莉眯盹一觉,火车进蚌埠站。秦大凤猫上灶台,熟途熟道从货房绕出验票口。
“吃饱肚子出苦力。”秦大凤和汤嘉莉走进早点店,要了四块烧饼夹四根油条,外带两碗辣糊汤。汤嘉莉说吃不掉。秦大凤说:“下顿饭没点呢。”
二马路小商品市场,坐落在一个废弃工厂里。经过改造,几万平米的厂房,分割成若干小门面,商户按区域经营各种服装、鞋帽、塑料制品。甬道纵横交错,四通八达,汤嘉莉走进商业区眼花缭乱,分不清东南西北。
秦大凤径直不绕弯来到她的老主户店铺。高个女人老板正低着头与客户结账。一抬头看见秦大凤,咧嘴笑笑点点头,等于打招呼。秦大凤带着汤嘉莉在摆设的样品前仔细观看,挑选适销对路的款式。
“咱们面向农村,款式不能太洋气,价位也能太高,中低档适合。”汤嘉莉说。
“嘉莉做服装生意,比俺有眼光。俺把你带几趟,走上路子了,将来准会成功。”秦大凤说。
“能糊住嘴就成,还会心大想到发大财?”汤嘉莉叹口气。
“话不能这样说,常言道‘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’,不想发大财的生意人不配当商人。”秦大凤笑着说,“俺们从摆地摊的第一天起,每时每刻都想着发财,发大财。俺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往前走。先从农村跑集市,等有钱了再买一辆电动三轮车,有了自家的电驴子,遛乡赶集方便多了。再以后有了大资本,俺也在小市场盘间门面,不需要风吹日晒,顶风冒雨遭苦罪。”
“这是你的三步走,从农村包围城市。那时你就是秦老板了。”
“老板无大小,摆地摊的也是老板。和那个胖女人相比,俺寒碜了。”秦大凤瞪了胖老板一眼,“做生意刀子快呢,一分钱不愿让。”
两人说着话话,那边高个女人打发走了客户,笑盈盈走过来:“两位今天来的正是巧,昨天刚进一批货,款式新颖,面料新工艺,绝对时髦。”
“给俺们什么价?”秦大凤问。
“老主户,肯定是优惠价。”高个女人说,“你可以去四周商铺打听打听,我给你的价格要是高了,你砸咱的店堂。”
“做生意来日方长,你这么大的商铺,拔根毫毛比俺们腰粗,相信你不会在蚂蚁头上刮层油。”
秦大凤和汤嘉莉选好样品的款式,按大中小号依序写出清单,与高个女人结账。店堂里的雇员按清单取货打包,再由送货工用三轮车运到火车站货运处托运。一切手续办清,两人匆匆赶往火车站,从铁丝网的窟窿钻入混进站台,大摇大摆地上车。
返程火车运行到谯城,已是下午三点多钟,人货到站。秦大凤招手来了位运输工,把提货单交给他,两人骑着自行车回家。半个小时货送到。
“大凤姐,这头一趟进货,顺风顺水是好兆头。”汤嘉莉原先把进货的事想得太复杂,上百斤的货包在百里之外,扛不起搬不动,咋能运回来?她愁得一宿睡不着觉。没想到竟然这样顺当,几乎不用自己动下手。
“买方市场,俺们花钱买货是大爷。小商品批发市场一天几千万元进出,服务工作跟不上就不会有这样红火。”秦大凤说,“俺们当过爹,再当孙子,明天下乡赶集。第一站五十里铺,俺们乘头班车,五点钟到站台,只能提前不能退后。”
进货顺利,销售也会火旺吗?汤嘉莉期盼购销两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