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他的心底事

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鼓山坳山坡上层层梯田稻熟豆香一片金黄。收割稻子不像午收麦子争分夺秒,麦子收割后要抢栽小秧,一年两季收成。按照上级要求套种三季,黑子队长试种过一年,农谚:白露不出头,收秸喂老牛。栽下的秧苗结果到了秋风还没抽穗。劳民伤财白忙活。

以后每年上级再发指示,黑子队长不买账。稻穗金黄一片收割一片,半个月大头落地,剩下零打碎敲。男劳力忙着犁地秋种,妇女们收割陆续成熟的旱粮。黑子队长叫汤嘉莉地里活甭来做,主要精力放在卫生室。

黑子队长参加公社三干会,公社党委书记曹立功把板桥生产队上海知青五姐妹说成一枝花,吹捧得神乎其神。三干会变成了五姐妹的表彰会。会场嘈闹不安,队长们在下面叽叽咕咕,对曹书记喧宾夺主大为不满。上海五姐妹这么能干,生产队里事让她们指挥好了。

尤其又说到沈丽娟寒冬腊月深夜保护生病耕牛的故事,引发参会者哄堂大笑。这种生编硬造不符合事实的外行话,农村娃娃都瞒不过去,何况坐到这里的都是种田行家里手。

公社党委副书记、革委会主任项银忠总结全年工作,又将下半年秋种工作做出部署。结束时说起题外话,竟然表彰起鼓山坳新开办的卫生室。黑子队长莫名其妙,这是他对社员看病难突发奇想自作主张而为,项主任怎么会知道的?项主任言词恳切语重心长,黑子队长深受感动。

项主任说,农村缺医少药这是不争的事实,全公社一二万人就一个医院。说是医院夸大其词,院长兼医生、药理兼护士总共两个人,连个诊所算不上。赤脚医生应运而生,这是花小钱办大事,公社要求每个大队起码培养一名赤脚医生。有的大队至今还是空白点,对社员生灾害病切身利益漠不关心。

“鼓山坳黑子队长做出典范,一个百十多人的生产队在知青里面挑选人才,利用山区遍地生长的中草药,不花一分钱抢救两条生命。这就是被世人专家瞧不起的赤脚医生。知青当赤脚医生,是最高指示的又一光辉典范,这样的典型我们要梳理总结,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!”

他还重点表彰汤嘉莉,说她当赤脚医生不但敬业而且尽心,病人送到县医院,没有同类血型的血液,她二话没说主动献血。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宣传颂扬。

汤嘉莉想起来了。“送香椿儿去县医院,冯院长找到项主任从搬运站借来的三轮小卡车。”她纠正,“项主任表彰有出入,我没有发挥那么大的作用。”

“宣传嘛,原原本本不添油加醋,怎能成为先进红旗人人学习的榜样?听话音,项主任有意抬举你培养你。”

黑子队长说的是实话,国语丰富,一件事几种说。比喻冷阿婆被蛇咬她及时抢救,这是她份内的工作,她拿着队里的工分,理应为社员服务。再如香椿儿大出血,即使没有她这个赤脚医生,生产队也会派人送往公社医院。如果作为先进典型树立,说话的角度需要另行选择。

如果没有汤嘉莉这个赤脚医生的存在,冷阿婆、香椿儿奈何桥上走一遭。汤嘉莉认为在县医院主动献血是她精彩一笔,事实当时她的头脑一片空白,出于救人本能才做出无畏牺牲,这个环节大有文章可做。

项主任有心栽培,汤嘉莉为自己即将能成为先进典型沾沾自喜。她要做好思想准备,如果让她上台表述这段事迹,她不仅有条不紊层次分明,而且要感人动情。她相信自己的事迹能超过上海五姐妹。她们是护牛,自己是救人……

突然一个闪念掠过,她惊出冷汗。美梦成真,她却忽略一个致命的问题。冷阿婆历史上有问题,姑且不说历史反革命的家属,起码屁股不干净,不属于贫下中农革命群众的范畴。香椿儿根正苗红,但她做出道德败坏的丑事。原则问题不成立,她这个先进典型从何谈起?她沸腾的热血瞬间冷却。

这时她想起谢庭雨,上海五姐妹他能生编硬造出“护牛故事”,那么她这个赤脚医生做出两次真实救人的生动事迹,他一定能够技术处理,使它无懈可击。如果能当上先进被树立成样板,招工进城的希望自然会上牢一道保险。

宜早不宜迟,她决定去镇上一趟,主动出击找谢庭雨出谋献策。一路上她想好见着谢庭雨所要说的话,既不能开诚布公实话实说,也不能隐晦使得他不明就里一头雾水。最好层层剥茧引导他一步步进入彀中,再由他主动提出愿为她效犬马之劳。

那天是逢集,街上照样熙熙攘攘。汤嘉莉无心闲逛集市,但她也没有急急匆匆而过。她希望在集市上碰到谢庭雨,这样不会感到是她有意为之。一趟走下很失望,没有碰到谢庭雨的面,她又回头走了二趟。

集市上有不少知青,他们在抢购乡下的土特产,比如山鸡野兔之类,准备带回城里。期盼落空,汤嘉莉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公社大院打听。她担心遇着杨小军。杨小军婆婆妈妈,打破沙缸问到底,不问出子丑寅卯誓不罢休。

还好未进大院,迎面遇到一位新来不久的年轻公社干部,他说谢庭雨被安排进驻清流中学贫宣队。汤嘉莉发笑,下放知青到农村才几天,庄稼还认不周全,竟然以贫下中农的身份去领导高中生。母校好久没来了,顺便故地重游。刚走进学校大门,谢庭雨从校长室里走出,她装作没看见,依然往里走。

谢庭雨叫住:“你怎么到这儿来了?”

汤嘉莉冷冷说:“清流中学是我的母校,不能来吗?”

谢庭雨不愿与汤嘉莉斗嘴,把她拉进一间空房间。“老插友,恭喜你贺喜你。”谢庭雨关上房门,拳抱当胸,弯腰打拱。

“前清遗老风范,有失贫代表的光辉形象。”汤嘉莉装着无意遇着,趣笑说,“大代表有啥事直说,弄得这么鬼鬼祟祟神秘兮兮?”

“告诉你一个好消息,我正要去鼓山坳呢。”谢庭雨一本正经,“受项主任指示,要我收集整理知识青年赤脚医生汤嘉莉的先进材料。本人断言,一颗闪烁的明星即将从鼓山坳升起。”

谢庭雨以为汤嘉莉听到这个消息,一定惊喜若狂。

成百上千的知青在生产队里黄汗淌黑汗流,付出艰辛的劳动,他们丝毫没有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,依然默默无闻艰难磨砺。汤嘉莉只因当了赤脚医生,做出职责范围内该做的事情,无意被公社主任项银忠发现,机遇运气。

项银忠把谢庭雨叫到办公室,一反原来威严高傲的神态,笑容满面问,“你插队在鼓山坳?那汤嘉莉你应该熟悉了?”谢庭雨忐忑不安回答,“是的,来了大半年了,她比我早到几个月。”

项主任问,“汤嘉莉平时表现怎样?”谢庭雨稍微松口气,悬吊着的一颗心方才放下。

谢庭雨小心翼翼,顺着项主任的问话谨慎回答。项主任对汤嘉莉插队初期的田间劳动不感兴趣,当说到当起赤脚医生,如何钻研医术,如何寻师拜艺收集民间草药方,土法研制出行之有效的药剂,项主任眼睛发亮,聚精会神,立刻指示他去鼓山坳挖掘整理出汤嘉莉当赤脚医生的一些先进事迹。

谢庭雨如释重负,长长吁口气。项主任有心栽培树立汤嘉莉。作为同一个屋檐下的插友,谢庭雨真心为她高兴。

谢庭雨对汤嘉莉一直倾心,有几次想向她表达真情实感,企图把插友的关系拉近一步。汤嘉莉不知是木讷还是有意回避,话锋调转,滑向别的话题,不留丝毫缝隙让他有机可乘。汤家的聚会,汤父偏爱举动高调亮出一个信号,汤父把谢庭雨当作亲近人相看,家庭这一关超常规地提前通过。

汤嘉莉似乎无动于衷视而不见,汤父偏向谢庭雨的亲昵,是他走动频繁熟悉而已,并没其他用意。郑星远如果有这个方便,汤父同样如此相待。

谢庭雨没有泄气,把爱深深埋在心底,锲而不舍水到渠成,到时候汤嘉莉会领悟到一个执着的青年在苦苦等待。以前他是被嘉莉甜润秀美的容貌打动,接触到上海五姐妹,两相比较,嘉莉的举止气度在他的心里加深印记。